懷疑孩子過動 先就醫診斷
 

2012/11/01

【聯合晚報╱記者李樹人/台北報導】
 
為改善孩子過動及不專注等症狀,許多家長帶孩子至中醫門診扎針、吃中藥來調整體質,有些還到復健科參加兒童注意力課程。不過專家提醒,孩子如有過動及專注力等問題,應先至兒童心智科做正確診斷,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,才能有效提高孩子學習能力。

行為治療搭配藥物 可明顯改善

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、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張學岭指出,不少家長得知孩子是過動兒,不想讓孩子一直吃藥,會選擇另類治療。有人讓孩子參加兒童注意力課程,有些則透過針灸、穴道按摩、食療、中藥來改善注意力不集中、活動量過大、行為衝動等症狀。

張學岭指出,上述治療方法或許對某些個案有幫助,但臨床證據顯示,並非對每個過動症孩童都有同樣效果。目前治療仍以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為主,治療前醫師必須做出正確診斷,才可以提供正確的治療方向。

過動及不專心的症狀可分為許多等級,症狀輕微者偶爾失神、比較不專心,可能只需要改善念書環境、減少外界干擾,如大人不看電視、吵架,持之以恆就能看到孩子的進步。至於嚴重者容易衝動、坐立不安、情緒出現問題、常與同學起爭執,上課時也會隨便離開座位,或是話很多常嘰嘰喳喳講不停。這時,家長及老師必須協助孩子學習情緒管理、溝通技巧。

另外,周圍的大人必須同時學習如何與他們相處,避免因為成人的態度及語言,誘發或製造新的衝突。如使用行為改變技巧後問題仍存在,就應考慮藥物治療。臨床發現,八九成孩子服用藥物後,症狀即明顯獲得改善。

是否可停藥 每半年評估1次

許多家長誤以為過動症孩子必須終身吃藥,張學岭強調,並非如此,目前治療準則為每半年評估一次用藥情況,如課業進步,且老師、家長都覺得孩子的行為及情緒沒問題,就可試著停藥。他也建議家長,應從小培養孩子專注力,養成規律生活習性。例如,每次遊戲只能玩一、兩種玩具,不能全部都拿出來玩或四處亂放。不想玩時,要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、歸定位。



全文網址: 懷疑孩子過動 先就醫診斷 - 孩子的成長 - 親子寶貝 - udn健康醫藥 http://mag.udn.com/mag/life/storypage.jsp?f_ART_ID=421726#ixzz2BQScSkfm 
Power By udn.co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台北家扶鵝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