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是什麼?~三歲孩子的時間觀念

剛過三歲生日的祥祥,晚上睡覺前突然對媽媽說:「天亮的時候,我們去樂童玩好不好?」「樂童?什麼是樂童?」媽媽不解地問。祥祥解釋:「就是昨天嘛!昨天我生日的時候,我們去樂童玩啊!」這下媽媽才明白,祥祥指的是上個月他生日時,全家去兒童樂園玩的事。

用具體事件標示時間

在三歲以前,幼兒幾乎都是活在「當下」,對於時間的流逝沒什麼感覺,言談中自然很少提到過去或未來所發生的事。他們對時間的知覺,主要依靠本身的「生物時鐘」來提供時間的訊息。比如,肚子餓了,便知道喝奶的時間到了。

 大約三歲開始,孩子的時間概念積極形成,言談中也越來越常使用與時間有關的字眼。此階段幼兒的時間知覺是與事件的聯繫為主,包括:周遭環境或大自然的變化,如日夜的差別,以及生活中的具體事例,如吃飯、睡覺、上學等,都是幼兒知覺時間概念變化時的主要指標。「早晨」對幼兒而言就是「天亮的時候」,「白天」就是「上學的時間」,「晚上」則是「天黑的時候」。

 所以,孩子有時可能會發生混淆。假如孩子記得放學的時間是「天黑了」,那麼天一黑,他就認為「媽媽來接我回家」的時間到了。如果一大早就下起雨來,天色陰暗,幼兒可能會納悶:「天已經黑了,為什麼媽媽還沒有來接我?」

 幼兒不太瞭解時間名詞的意義

三歲幼兒語言發展迅速,有關時間的字彙吸收得很快,在言談中可聽到他們經常使用有關時間的名詞。提到過去的事情,他們常會說「昨天」、「有一次」;有關未來的字彙則有「下次」、「明天」、「以後」、「等我長大的時候」。但是,有些相應於時間名詞的時間概念卻尚未形成,許多大人往往高估了他們的時間概念。

儘管對時間的估算,仍不太掌握得住,但是幼兒很喜歡模仿大人說「一下下」、「再等一分鐘」、「來不及了,快遲到了」...,有的幼兒雖然還不會看時鐘,但遊戲時,他們也會學大人看看手錶,然後說「兩點了」或「吃飯的時間到了」。其實孩子往往並不十分確定「一分鐘」、「五分鐘」、「兩點」的真正意義,也搞不清「昨天」和「上個月」的不同。

幫助孩子增進時間觀念

由於時間摸不著,也看不見,大人要與幼兒討論時間,最好盡量引用具體的事例。比如:「午睡醒來,就是遊戲時間」、「爸爸下班回家的時候,就可以看小丸子」,這樣孩子比較聽得懂,也能幫助孩子逐漸建立時間表的觀念,瞭解在特定的時間才能做特定的事情。

此外,儘管幼兒的時間概念發展常不及他對時間字彙的掌握,但是學習使用時間字彙,可以增進幼兒的時間觀念。反之,幼兒時間概念的形成,也能幫助他們更正確地使用時間名詞。兩者之間有相輔相成之效。

文章擷取至奇蜜育兒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台北家扶鵝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